一、电气检测简介
定义与作用
机器人电气检测是对其电气系统的安全性、可靠性及功能性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,涵盖电源、电路、绝缘、接地、控制逻辑等核心环节,确保机器人符合安全规范并稳定运行。
检测目标
保障电气系统安全,防止触电、短路、过热等风险。
验证电气设计与实际性能的一致性(如功率匹配、信号稳定性)。
满足法规与认证要求(如CE、UL、CCC)。
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与长期可靠性。
二、检测范围
机器人类型
工业机器人(焊接、装配、搬运机器人)。
服务机器人(医疗、清洁、物流AGV)。
协作机器人(人机共存场景)。
特种机器人(防爆、水下、太空机器人)。
关键电气部件
电源系统:电池、充电模块、电源适配器。
控制单元:PLC、驱动器、通信模块(CAN总线、以太网)。
执行机构:电机、传感器、电磁阀。
安全电路:急停按钮、安全继电器、绝缘监测装置。
应用场景
工业车间(高电磁干扰、多粉尘环境)。
医疗场所(需符合漏电流限制)。
户外作业(防水、防雷击需求)。
三、检测项目
根据机器人类型和应用需求,核心检测项目如下:
基本安全检测
绝缘电阻测试:带电部件与外壳间的绝缘电阻(标准值≥1MΩ)。
耐压测试:施加高压(如AC 1500V/1分钟)验证绝缘强度。
接地连续性测试:接地电阻≤0.1Ω,确保漏电保护有效性。
泄漏电流测试:对地漏电流≤0.5mA(医疗机器人要求更严)。
电气性能检测
电压/电流波动适应性:在额定电压±10%范围内测试运行稳定性。
功率与效率测试:输入功率、输出功率及能效比。
信号完整性测试:控制信号传输的延迟与失真(如PWM波形分析)。
环境适应性检测
高低温工作测试(-20℃~60℃运行)。
湿热循环测试(湿度95% RH,温度交变)。
防尘防水测试(IP等级验证,如IP54/IP67)。
动态与异常工况检测
短路保护测试:模拟短路时断路器的响应时间(≤0.1秒)。
过载能力测试:短时超载(120%~150%额定负载)下的耐受性。
电压暂降与中断测试:验证电源波动时的系统恢复能力。
安全功能验证
急停电路响应时间与可靠性。
安全冗余设计(如双路供电、故障安全模式)。
电池过充/过放保护功能。
四、检测标准
国际标准
IEC 60204-1:2016《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通用要求》(核心参考)。
IEC 62133《便携式二次电池安全标准》(适用于机器人电池系统)。
ISO 13849-1《机械安全 控制系统安全相关部件》。
国家标准
中国:
GB 5226.1-2019《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:通用技术条件》。
GB/T 3811-2023《工业机器人电气设备及系统通用技术条件》。
美国:
UL 1740《机器人系统安全标准》。
NFPA 79《工业机械电气标准》。
欧盟:
EN 60204-1:2018(与IEC 60204-1等效)。
行业标准
工业机器人:CRIA 0003-2018《工业机器人电气系统测试规范》。
医疗机器人:IEC 60601-1《医疗电气设备安全标准》。
防爆机器人:IEC 60079-0《爆炸性环境设备通用要求》。
检测方法
绝缘测试: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(500V DC)测量。
耐压测试:耐压测试仪逐步升压至规定值并保持时间。
接地测试:接地电阻测试仪四线法测量。
动态信号分析:示波器与逻辑分析仪捕获控制信号波形。
五、检测设备与工具
核心设备
绝缘电阻测试仪(如Fluke 1507)。
交直流耐压测试仪(如Chroma 19032)。
接地电阻测试仪(如Kewtech KT64)。
功率分析仪(如横河WT5000)。
辅助工具
高精度万用表(电压/电流测量)。
温度记录仪(监测电气部件温升)。
示波器(信号完整性分析)。
六、检测报告内容示例
机器人型号与电气配置(电源参数、安全装置清单)。
关键测试数据(绝缘电阻值、耐压测试结果、泄漏电流记录)。
异常工况测试结果(如短路保护响应时间)。
判定结论与改进建议(如加强线缆屏蔽或优化接地设计)。
七、未来趋势
智能化检测:AI自动诊断电气故障(如基于振动与温升的预测性维护)。
高压系统检测:针对氢能/高压电池机器人的绝缘与电弧防护测试。
无线供电兼容性:非接触充电系统的电气安全与效率验证。